英國傳奇樂隊披頭四The Beatles 1970年紀錄片《披頭四:隨它去吧》修復版將首度公開!

最後更新:2025年05月02日

英國傳奇樂隊「披頭四The Beatles」繼2023年再推新曲《Now And Then》後,他們在1970年發行的紀錄片《披頭四:隨它去吧/The Beatles: Let It Be》完整修復版也即將首度公開,將於5月8日Disney+獨家上線!

「披頭四The Beatles」自1960年於英國利物浦成軍以來,魅力席捲全球,時至今日影響著許多音樂人與歌迷。他們活躍於樂壇時留下許多經典,如《Let It Be》、《Hey Jude》、《Yesterday》等。而《Let It Be》作為「披頭四The Beatles」於1970年5月解散前最後之專輯,在無數人心中佔據著別具意義的重要地位。

時光飛逝,樂壇經過許多流行音樂的變革,也終於等到了技術足夠純熟、能夠修復許多珍貴畫面的時代來臨,許多關於「披頭四The Beatles」的珍貴影像被修復,於是我們得以在2021年見到《魔戒》導演彼德·積遜Peter Jackson執導並奪得多項艾美獎項的紀錄片三部曲《The Beatles: Get Back》。

而導演Michael Lindsay-Hogg於1970年執導的「披頭四The Beatles」珍貴紀錄片《披頭四:隨它去吧/The Beatles: Let It Be》在經過54年的漫長等待後終於被修復,並首度公開。

紀錄片《披頭四:隨它去吧/The Beatles: Let It Be》將包含《The Beatles: Get Back》紀錄片系列中尚未曝光的片段,並帶領觀眾再次走入於1969年1月The Beatles的Apple Corps錄音室及屋頂,觀賞他們聯同樂手Billy Preston參與下所創作的格林美(葛萊美)得獎專輯《Let It Be》及其奧斯卡金像獎得獎主題曲的製作過程,以及當年四位團員於天台進行的最後一次團體現場表演。

隨著2021年《The Beatles: Get Back》的上線,讓許多喜愛「披頭四The Beatles」的人和因此喜愛上他們的人期待《披頭四:隨它去吧/The Beatles: Let It Be》也被修復。

在導演Michael Lindsay-Hogg全力支持下,Apple Corps與彼德·積遜Peter Jackson的Park Road Post Production公司根據原始16毫米底片進行全面修復,當中更應用了曾於《The Beatles: Get Back》使用的MAL去混音技術精心重製聲音,讓整套聲音及畫面精彩重現螢幕。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披頭四The Beatles」推出的新曲《Now And Then》就是使用MAL技術進行製作。

導演Michael Lindsay-Hogg對於彼德·積遜Peter Jackson將他於50年前所拍攝到的所有畫面於《The Beatles: Get Back》精彩重現表示非常震驚:「本來《Let It Be》紀錄電影於當年1969年大約10至11月時準備發行,但直至1970年4月才正式面世。發行前一個月,「披頭四The Beatles」正式解散,因此觀眾都帶著『我再也不會見到「披頭四The Beatles」,再也不會有在觀賞他們時所享受的快樂』的悲傷情緒去觀賞《Let It Be》紀錄電影。這令到觀眾們在看這部電影時都變得非常黑暗。但事實上,你人生中可有機會可以看到這種級數的藝術家一同合作,一同將腦海中一切的繆思瞬間演化成歌曲?現在,你將可在經典的Apple Corp屋頂上,看到他們作為一隊樂隊再次一起在玩樂時所感受到的興奮、友誼,以及當中最純粹的快樂,而今次你可視作為最後一次,我們一同帶著充分的理解,看待他們過去、現在,以及經典背後的一點辛酸。」

彼德·積遜Peter Jackson表示當年他製作《The Beatles: Get Back》時Michael Lindsay-Hogg非常樂於協助,而這次Michael Lindsay-Hogg的原版電影亦將會帶來比1970年時更好品質的聲音及畫面:「對於Michael的《披頭四:隨它去吧/The Beatles: Let It Be》於幾十年來一直無法上映,而現在終於修復並重新上線我感到非常振奮。我一直自覺很幸運可以使用Michael所拍攝的片段來製作《The Beatles: Get Back》,更認為需要《披頭四:隨它去吧/The Beatles: Let It Be》來完成《The Beatles: Get Back》中的故事。在《The Beatles: Get Back》紀錄片系列的三個故事中,我們只是展示了Michael與「披頭四The Beatles」正在拍攝一部開創性的新紀錄片──就是於1970年發行的《披頭四:隨它去吧/The Beatles: Let It Be》。這一個史詩般的故事,在五十多年後終於完成。兩部作品將會互相補完:《披頭四:隨它去吧/The Beatles: Let It Be》會是《The Beatles: Get Back》的高潮;而《The Beatles: Get Back》則為《披頭四:隨它去吧/The Beatles: Let It Be》提供了所缺失的重要背景。」

披頭四:隨它去吧/The Beatles: Let It Be》由Michael Lindsay-Hogg執導,大家最喜愛的四位成員約翰連儂John Lennon保羅·麥卡特尼Paul McCartney佐治夏里遜George Harrison林哥·史達Ringo Starr主演,Billy Preston特別演出。紀錄片由Neil Aspinall製作,「披頭四The Beatles」擔任執行監製,Anthony B Richmond擔任攝影指導。

修復版紀錄片《披頭四:隨它去吧/The Beatles: Let It Be》將於5月8日Disney+ 獨家上線,2021年推出的紀錄片三部曲《The Beatles: Get Back》現已上架Disney+,喜歡「披頭四The Beatles」的各位千萬不要錯過。

披頭四:隨它去吧/The Beatles: Let It Be》電影預告

🎥《披頭四:隨它去吧》電影資訊

披頭四:隨它去吧的電影海報

披頭四:隨它去吧

The Beatles: Let It Be(1970)

披頭四:隨它去吧的IMDb評分 7.6披頭四:隨它去吧的爛番茄評分 81%披頭四:隨它去吧的metascore評分 69

這部電影講述了披頭四試圖透過製作一張回歸基礎的專輯來重新找回他們昔日的團體精神,但這反而使他們更加疏遠。

披頭四:隨它去吧的電影海報
    léna
    léna
    一鳥二貓的飼主,不是在吸貓,就是在去追劇的路上。 📬:lena.lo@enjoymovie.net
    追蹤我們

    最新文章

    《逃亡遊戲》影評:我們是不是早就活在那場「殺人直播」裡了?

    原本以為進場是要看一部爽快的動作片,畢竟《逃亡遊戲》(The Running Man)的設定本身就很吸睛:主角賓李察斯(Ben Richards)(葛倫鮑威爾 Glen Powell飾演)為了救活重病的女兒,被迫參加一場由政府操控、全民直播的死亡實境秀。但我沒想到的是,這部電影帶給我的後勁會這麼強,強到讓我回家路上滑著手機時,手指都忍不住停頓了一下。 這不只是主角的逃亡,也是一個絕望父親的賭注 電影一開場的節奏就很快速,只用幾個片段就交代好主角的憤怒、技能和以往對待同伴的態度。 導演的節奏抓得很好,看著賓李察斯簽下那份生死狀,我的心一直懸在半空中,那種隨時會被獵殺的窒息感,透過大銀幕直接傳遞過來。 比殺戮更可怕的,是螢幕前的歡呼聲 隨著劇情推進,我發現這部片最震撼我的不是動作、也的不是血腥畫面,而是那種「娛樂至死」的瘋狂。 片中的節目製作人為了收視率,不僅操控輿論,更利用AI Deepfake技術把一個受害者塑造成十惡不赦的「全民公敵」。最讓我感到不寒而慄的一幕,是看到民眾對著直播畫面裡的殺戮瘋狂叫好,他們相信那些就是真相,而且只在乎夠不夠刺激、夠不夠戲劇化。 這種將暴力包裝成娛樂、透過媒體帶風向操弄情緒的手法,是不是覺得很眼熟? 我們是否也成為了冷血的「吃瓜群眾」? 在這個流量至上的時代,社群平台上的演算法總是用最聳動的標題、最極端的情緒來餵養我們。我們習慣了在鍵盤後面對陌生人指指點點,習慣了看到「炎上」就跟著轉發、按讚,卻鮮少有人願意停下來去探究真相。 電影裡那些為了追殺主角而興奮的全民,彷彿就是網路暴力的極端隱喻。這讓我不得不反思:在無數次滑過手機的瞬間,我是不是也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了那個冷眼旁觀、甚至推波助瀾的「觀眾」? 《逃亡遊戲》雖然是一部發生在未來的科幻片,但它講的卻是彷彿是現實,尤其是AI每天進化、影片變得開始以假亂真的當下。 它提醒著我,在這個資訊爆炸、真假難辨的時代,保持一點思辨能力和同理心是多麼重要。下一次,當我們在網路上看到某個令人血脈賁張的消息時,或許可以試著先別急著按讚或謾罵,多想一秒鐘,別讓自己成為了那場「實境秀」裡的共犯。 這部電影,真心推薦給覺得生活被社群媒體綁架的你,看完或許會有些沉重,但絕對值得深思。

    《鐵血戰士:蠻荒廝殺/終極戰士:殺戮星球》:宇宙最致命星球的終極狩獵者誕生記

    《鐵血戰士:蠻荒廝殺》將帶領觀眾踏入宇宙最致命的星球,見證被放逐戰士Dek的蛻變之旅。結合驚人視覺效果與深度角色發展,這部作品不僅擴展鐵血戰士宇宙觀,更與異形系列巧妙連結。導演丹卓登堡再次執導,為經典IP注入全新氣象。

    《優獸大都會2/動物方城市2》續寫票房與口碑神話?亮點與香港獨家配音陣容

    等待9年,《優獸大都會2》終於強勢回歸!本文深度解析電影五大必睇亮點,包括香港獨家粵語配音陣容、全新角色介紹、故事格局升級,以及黃子華、容祖兒與Marf邱彥筒的精彩聲演。了解這部奧斯卡得獎動畫續作的全面進化與觀影重點。

    《非常盜3/出神入化3》10年後回歸:魔術犯罪宇宙的終極挑戰

    《非常盜3》十年後強勢回歸,元老四騎士聯手新世代魔術師展開史上最大規模劫案。橫跨全球多國的魔術行動,從鑽石大亨手中奪取無價寶石「心之鑽」。導演魯賓費利沙打造更具規模的魔術犯罪宇宙,帶來顛覆想像的視覺奇觀與燒腦劇情。

    《愛.憾事》影評:母女情誼與成長的動人篇章

    《愛.憾事》電影近期上映,這部改編自同名小說的作品,講述了一場關於愛、控制、諒解與自我成長的心靈旅程。如果你正在尋找一部能觸動心弦、引人深思的電影,這篇《愛.憾事》影評將為你提供一些觀影前的參考。

    日本票房突破150億《國寶》:歌舞伎世界的華麗與殘酷,吉澤亮與橫濱流星演繹半世紀藝術狂熱

    日本票房突破150億日圓的現象級電影《國寶》,由吉澤亮、橫濱流星主演,李相日導演執導。影片深入探索歌舞伎藝術世界的華麗與殘酷,透過兩位主角橫跨五十年的命運交織,揭示藝術追求中的血統與天賦之爭。這部史詩巨作不僅創下票房奇蹟,更掀起日本傳統藝術的新熱潮。

    《迷宮裡的魔術師》影評:兼具懸疑推理與視覺美感的,緊湊的節奏引人入勝

    劇情架構:環環相扣的完美佈局 劇本設計上最令人讚賞的是其嚴密的邏輯結構。電影在故事設計上環環緊扣,每一個片段都在推進著整個事件。故事在多位嫌疑人中穿梭,男主角(福山雅治)利用不同的誘導及觀察,分析每一個嫌疑人的動機、疑點,逐步解開真相,而解謎過程中的每個發現都能與先前埋下的伏筆產生共鳴,整個故事節奏明快,毫無冷場。

    《96分鐘》台灣高鐵災難動作片全解析:林柏宏拆彈專家搏命演出,宋芸樺情感層次震撼人心

    台灣首部高鐵災難動作片《96分鐘》創下1.7億票房佳績,金馬獎得主林柏宏為戲接受專業拆彈訓練,與宋芸樺在密閉車廂中面對生死危機。電影不僅有緊張刺激的動作場面,更深入探討人性情感,獲得警方與消防人員深刻共鳴。

    《迷宮裡的魔術師》深度解析:東野圭吾與福山雅治再創推理巔峰

    東野圭吾與福山雅治黃金組合再度聯手,帶來全新推理作品《迷宮裡的魔術師》。福山雅治化身暗黑天才魔術師,與有村架純組成叔姪拍檔,運用華麗魔術技巧破解殺人謎團。這部為福山量身打造的作品,將於2025年10月23日上映,再創推理電影新巔峰。

    宮崎駿《幽靈公主》4K修復版香港首映:跨越28年的生態寓言

    宮崎駿經典之作《幽靈公主》以4K修復版本首度登陸香港,這部28年前的生態寓言在當代環境危機下更顯深刻。本文深入分析其藝術價值、修復技術與永恆主題,探討這部吉卜力里程碑作品的當代意義。

    Disney+ 2025年10月片單深度解析:從韓劇假結婚到星戰動畫的多元娛樂盛宴

    Disney+ 2025年10月片單帶來多元娛樂選擇,包括崔宇植、庭沼珉主演的韓劇《宇宙Marry Me?》、經典美劇《9-1-1》第9季、《星球大戰:幻境》第3季動畫等精彩內容。從浪漫喜劇到科幻冒險,這個月的片單展現了豐富的文化視野與類型多樣性。

    《創戰紀:戰神降臨/創:戰神》10月上映,4大亮點:軍事AI入侵!元祖 Jeff Bridges 矚目登場

    《創戰紀:戰神降臨》不僅是視覺特效的巔峰之作,更深入探討AI與人類的共存難題。謝拉力圖飾演的軍事AI「戰神」從數位世界入侵現實,引發存亡大戰。IMAX特製拍攝打造極致觀影體驗,元祖演員謝夫布烈治回歸延續經典。

    Disney+首部古裝韓劇《濁流之爭》9月上架:路雲、辛叡恩、朴栖含聯手對抗朝鮮腐敗權貴

    Disney+首部原創古裝韓劇《濁流之爭》9月26日獨家上線,由路雲、辛叡恩、朴栖含三位新生代演員主演,講述16世紀朝鮮時代平民與土匪聯手對抗腐敗權貴的故事。黃金製作團隊打造,深入探討亂世中的正義與忠誠。

    黃子華《破‧地獄》加長版9月Disney+上線!13分鐘從未曝光片段揭秘道生原生家庭

    《破‧地獄》加長版9月12日Disney+獨家上線,收錄13分鐘從未曝光片段,深入黃子華飾演的道生角色原生家庭背景,並加入岑珈其、谷德昭精彩戲份,讓這部香港票房黑馬以更完整面貌呈現。

    龜梨和也主演日式恐怖《入住凶宅請敲門/凶宅怪談》影評:讓人害怕Airbnb的微妙恐怖電影

    2020年上映的日本恐怖電影《入住凶宅請敲門/凶宅怪談》由龜梨和也領銜主演,導演是以《暗水幽靈/鬼水怪談》、《貞子迷咒》等鬼片聞名的中田秀夫。改編自日本搞笑藝人松原田螺的親身經歷,描述他為了節目效果與好奇心,入住多間發生過靈異或凶殺事件的房屋,並進行網路直播分享。

    更多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