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林奕華《我在那時錯過了你》講述展演:平行時空下的愛情與量子物理實驗

如果能回到人生的某一個時間點,我們是否會做出不一樣的選擇?這個關於「如果」的永恆命題,將在非常林奕華2025年的最新藝術實驗《我在那時錯過了你》中,透過五場獨特的講述展演,帶領觀眾進入一個融合愛情故事與量子物理理論的平行宇宙。

多重時空中的愛情敘事

改編自Nick Payne劇作《Constellations》的《我在那時錯過了你》,講述養蜂人羅蘭與物理學家瑪麗安這對性格內向的情侶故事。瑪麗安研究的量子力學與平行宇宙概念不僅是她的專業領域,更成為整部作品敘事結構的隱喻。劇中透過展示兩人關係在不同時空中的各種可能性,探討微小選擇如何導致截然不同的人生軌跡。這種非線性的敘事手法,讓觀眾得以同時體驗愛情的多重面向與可能性。

五重敘事結構的藝術實驗

林奕華大膽地將原著拆解為五場主題各異的講述展演,分別從「她說」、「他說」、「她對他說」、「他對她說」到「她與他的平行對話」五種視角,讓觀眾體驗敘事的多元可能性。這種創新的展演形式打破了傳統戲劇的框架,將劇本分析、讀劇演出與觀眾互動融為一體,使創作過程本身成為展演的核心。觀眾不僅是被動的觀看者,更能主動參與作品的生成過程,共同探索選擇、時間與空間的複雜關係。

與《梁祝》的跨時空對話

這次展演延續了林奕華長期以來對《梁祝》主題的探索,可以視為2014年《梁祝的繼承者們》的平行時空版本。當梁山伯與祝英台化身為現代版的羅蘭與瑪麗安,傳統愛情悲劇中的「遺憾」被賦予了量子物理學的詮釋。這種跨越時空的藝術對話,不僅重新詮釋了經典故事,更為當代觀眾提供了思考愛情與人生的新視角。

講述展演的創新形式

《我在那時錯過了你》採用「講述展演」(lecture performance)的形式,模糊了戲劇演出、學術講座與藝術展覽的界線。林奕華將在現場引導觀眾穿梭於不同敘事層次之間,演員的表演、觀眾的反饋都成為作品不可或缺的部分。這種開放式的創作過程,猶如一間「意念廚房」,讓藝術創作的神秘面紗被揭開,使觀眾得以近距離觀察並參與作品的誕生。

時間、選擇與人生可能性

透過物理學中的平行宇宙理論,這部作品最終指向的是關於人生選擇的哲學思考。如果每個決定都可能創造出不同的現實,那麼我們是否應該為過去的選擇感到懊悔?或許正如劇中所暗示的,生命的價值不在於追求「正確」的選擇,而在於學會接受每個選擇帶來的獨特風景。這種將科學理論與人文思考相結合的深度探討,正是林奕華作品一貫的標誌性特色。

《我在那時錯過了你》不僅是一場藝術展演,更是一次關於時間、記憶與選擇的思想實驗。它邀請觀眾暫時跳出單一現實的框架,在愛情的多重宇宙中,重新思考那些我們曾經錯過的,以及可能錯過的人生可能性。

非常林奕華《我在那時錯過了你》活動資訊

《我在那時錯過了你》-根據Nick Payne 劇作Constellations 發展而成5場與林奕華相約的講述展演

Constellations by Nick Payne (work-in-progress) – 5 Lecture Performances by Edward Lam

地點:    荃灣大會堂展覽館

時間:

A時空:《我在那時錯過了你》「她說版」 1/5(四) 1930-2130 導演林奕華和兩位演員路嘉欣、黃人傑呈現女主角單一視角的《我在那時錯過了你》。
8/5(四) 1930-2130
B時空:《我在那時錯過了你》「他說版」 2/5(五) 1930-2130 導演林奕華和兩位演員王宏元、黃人傑呈現男主角單一視角的《我在那時錯過了你》。
9/5(五) 1930-2130
C時空:《我在那時錯過了你》「她對他說版」 3/5(六) 1930-2130 導演林奕華將與兩位演員路嘉欣、王宏元呈現女主角與男主角對話的《我在那時錯過了你》。
10/5(六) 1500-1700
D時空:《我在那時錯過了你》「他對她說版」 4/5(日) 1500-1700 導演林奕華將與兩位演員王宏元、路嘉欣呈現男主角與女主角對話的《我在那時錯過了你》。
10/5(六) 1930-2130
E時空:《我在那時錯過了你》「她與他的平行對話版」 5/5(一) 1500-1700 導演林奕華將與三位演員路嘉欣、王宏元及黃人傑呈現還原全劇文本的《我在那時錯過了你》。
11/5(日) 1500-1700

票價:    任何一場單一門票 $200 / 學生長者優惠價 $150

演出網頁:    https://www.eldt.org/constellationshk

購票平台︰    https://art-mate.net/doc/82820

Edith
Edith
電影同劇集狂熱者。 睇戲成日喊到好似開水喉,鍾意追劇多過追夢,人生目標係搵到一粒令人唔使瞓覺嘅魔法豆!
追蹤我們

最新文章

《沙丘瀚戰:第三章》正式開拍|2026年底上映,Denis Villeneuve 執導最終章改編《沙丘:彌賽亞》

2021年席捲全球的科幻史詩大作《沙丘瀚戰/沙丘》系列即將迎來第三部電影,近期公布了完整片名──《Dune: Part Three》,延續了上一部電影《沙丘瀚戰:第二章/沙丘:第二部/Dune: Part Two》的命名邏輯。

迪士尼、Pixar《外星奇遇記/地球特派員》5大必看亮點與幕後解析:太空生態專家擔任顧問?

迪士尼與彼思全新動畫《外星奇遇記》集結三大金像導演,創造前所未見的繽紛宇宙。從技術突破的角色設計到獨特的外星音景,這部作品不僅是視覺盛宴,更探討深刻的歸屬感主題,絕對是今年不可錯過的動畫鉅作。

Netflix真人影集《我獨自升級》最新消息:邊佑錫擔綱主角,《白頭山:火山浩劫》導演執導

韓國超人氣IP《我獨自升級》繼動畫化後,即將推出真人版影集!今日 Netflix 正式宣布男主角「成振宇」將由邊佑錫擔綱演出。《我獨自升級》是作家 Chugong 創作的小說,改編為網絡漫畫後人氣席捲平台,全球累積瀏覽數達到143億次,更發展出遊戲、動畫等多種形式,受到全世界觀眾的歡迎。

深度解析Disney+韓劇《瑞草洞》:李鍾碩、文佳煐首度合作律政韓劇的3大看點

李鍾碩與文佳煐首度合作的律政韓劇《瑞草洞》在Disney+獨家上線,首播即登收視冠軍。本文深度解析三大看點:李鍾碩飾演現實感十足的「打工仔」律師、與文佳煐的十年重逢,以及香港實景拍攝的熱吻戲份,帶您了解這部融合職場與浪漫元素的精彩韓劇。

Snow Man旅遊實境秀《與Snow Man同行》7月Disney+上線!9成員+AI 機械人深度遊日本

日本人氣男團Snow Man全新旅遊實境節目《與Snow Man同行》將於7月27日在Disney+獨家上線!9位成員攜AI機械人Tabi從沖繩玩到北海道,Disney+版本更收錄未公開獨家片段,帶你深度探索日本美景與偶像真實互動。

《回到未來》會拍第4集嗎?導演與演員的立場與粉絲期待,談經典IP續集風潮

《回到未來》會推出第四集嗎?導演羅拔湛米基斯與編劇卜高爾堅決反對續集,主要演員米高霍士也無意回歸。雖然粉絲熱情不減,但官方確認只會推出電玩遊戲與音樂劇紀錄片等周邊企劃。

《醬園弄.懸案》7月17日香港上映,導演陳可辛與章子怡重現民國世紀殺夫奇案

金像導演陳可辛與影后章子怡聯手打造《醬園弄.懸案》,改編自1945年真實民國殺夫碎屍案。文章深度解析電影的歷史背景、演員陣容與導演手法,探討這部超越傳統犯罪片的作品如何呈現大時代下的人性掙扎。

一文了解《夢遊納米比亞沙漠》:山中瑤子自編自導創作歷程,河合優實如何詮釋日本新世代的虛無與反抗?

《夢遊納米比亞沙漠》透過河合優實驚人的演技,呈現日本年輕世代的生存困境。導演山中瑤子以人類學視角,記錄主角在虛無中狂奔的狀態,獲得康城影展肯定。這部被譽為日本版《世上最爛的人》的作品,探討當代社會的無形束縛與反抗。

馬東石 VS 朴炯植!Disney+《十二使者》正邪對決,韓劇奇幻鉅作8月上線

Disney+全新韓劇《十二使者》將於8月23日獨家上線,由馬東石率領十二生肖使者對抗朴炯植飾演的遠古邪靈。劇集融合神話傳說與現代動作元素,黃金製作陣容與創新世界觀,值得奇幻劇迷期待。

Glen Powell 主演《逃亡遊戲》4大必看亮點:Stephen King 反烏托邦經典,從冷戰焦慮到當代媒體批判

《逃亡遊戲》改編自史提芬京經典小說,由艾加韋特執導、格倫鮑威爾主演,將於11月6日上映。這部電影不僅是動作驚悚片,更深刻批判當代媒體文化與社會暴力。文章深度解析預告片中的社會隱喻、演員表現與導演風格,探討娛樂至上的危險界線。

港產片《焚城》加長版值得看嗎?深度解析香港災難鉅製的幕後故事與演員表現

《焚城》作為香港災難片新標竿,不僅票房亮眼更獲金像獎五項提名。本文深入解析加長版新增內容、演員突破表現,以及幕後特輯《焚城的誕生》中揭露的製作秘辛,帶您了解這部本土鉅製如何呈現末日危機下的城市寓言。

Pete Davidson主演驚悚電影《老詭之家》8月香港上映:從《國定殺戮日》到恐怖老人院,揭露人性暗黑面

《老詭之家》由《國定殺戮日》導演占士迪莫拿高執導,將恐怖場景設在看似平靜的老人院。彼特大衛臣突破形象主演,帶領觀眾揭露老人院背後的陰謀與人性黑暗面。這部2025年8月上映的驚慄片,融合懸疑與社會批判,創造出獨特的恐懼感。

更多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