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以為進場是要看一部爽快的動作片,畢竟《逃亡遊戲》(The Running Man)的設定本身就很吸睛:主角賓李察斯(Ben Richards)(葛倫鮑威爾 Glen Powell飾演)為了救活重病的女兒,被迫參加一場由政府操控、全民直播的死亡實境秀。但我沒想到的是,這部電影帶給我的後勁會這麼強,強到讓我回家路上滑著手機時,手指都忍不住停頓了一下。
這不只是主角的逃亡,也是一個絕望父親的賭注
電影一開場的節奏就很快速,只用幾個片段就交代好主角的憤怒、技能和以往對待同伴的態度。
導演的節奏抓得很好,看著賓李察斯簽下那份生死狀,我的心一直懸在半空中,那種隨時會被獵殺的窒息感,透過大銀幕直接傳遞過來。

比殺戮更可怕的,是螢幕前的歡呼聲
隨著劇情推進,我發現這部片最震撼我的不是動作、也的不是血腥畫面,而是那種「娛樂至死」的瘋狂。

片中的節目製作人為了收視率,不僅操控輿論,更利用AI Deepfake技術把一個受害者塑造成十惡不赦的「全民公敵」。最讓我感到不寒而慄的一幕,是看到民眾對著直播畫面裡的殺戮瘋狂叫好,他們相信那些就是真相,而且只在乎夠不夠刺激、夠不夠戲劇化。

這種將暴力包裝成娛樂、透過媒體帶風向操弄情緒的手法,是不是覺得很眼熟?
我們是否也成為了冷血的「吃瓜群眾」?
在這個流量至上的時代,社群平台上的演算法總是用最聳動的標題、最極端的情緒來餵養我們。我們習慣了在鍵盤後面對陌生人指指點點,習慣了看到「炎上」就跟著轉發、按讚,卻鮮少有人願意停下來去探究真相。
電影裡那些為了追殺主角而興奮的全民,彷彿就是網路暴力的極端隱喻。這讓我不得不反思:在無數次滑過手機的瞬間,我是不是也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了那個冷眼旁觀、甚至推波助瀾的「觀眾」?
《逃亡遊戲》雖然是一部發生在未來的科幻片,但它講的卻是彷彿是現實,尤其是AI每天進化、影片變得開始以假亂真的當下。
它提醒著我,在這個資訊爆炸、真假難辨的時代,保持一點思辨能力和同理心是多麼重要。下一次,當我們在網路上看到某個令人血脈賁張的消息時,或許可以試著先別急著按讚或謾罵,多想一秒鐘,別讓自己成為了那場「實境秀」裡的共犯。
這部電影,真心推薦給覺得生活被社群媒體綁架的你,看完或許會有些沉重,但絕對值得深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