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更新:2022年06月01日
《凜冬烈火:烏克蘭自由之戰》是一部2015年的紀錄片,由葉夫根尼·艾菲尼夫斯基(Evgeny Afineevsky)執導,紀錄了烏克蘭在2013年至2014年冬季爆發的親歐盟示威運動,因前任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中止和歐盟簽署政治和自由貿易協議,反而加強與俄羅斯關係,與民意背道而馳。同時,烏克蘭實施新法例,打壓抗議示威活動,再度觸發民怨。
由2013年11月21日第一次在烏克蘭首都基輔的獨立廣場和平集會人數約有1000至2000人,政府和民眾在烏克蘭要不要跟歐盟簽署協議上僵持不下,集會的規模愈來愈大,然而在2013年11月30日的萬人集會中就發生了第一次嚴重的警民衝擊,有目擊者和傳媒見到警方對示威者濫用暴力,造成79人受傷,在烏克蘭民眾的眼中,警察淪為政治工具,對示威者使用的武力是完全不合理。基輔以外規模最大的一次示威是發生在利維夫的塔拉斯舍甫琴科雕像下,有超過5萬人參與,當中包括市長、理事長、許多當地名流和政治家。而隨後的12月,警方與示威者多次衝突。
2014年1月,烏克蘭政府頒布禁止示威及多項針對有組織的活動獨裁法案,連戴頭盔、面具都犯法,打壓言論自由的意圖明顯,令這一場抗爭由基輔演變成「遍地開花」,在烏克蘭其他城市陸續市民自發起來抗議,有示威者甚至組成自衛隊,又佔據政府建築物。 這場抗爭主要由年青人發起,隨住政府的武力打壓,觸發不同階層的市民都起來抗爭並保護年青人,由宗教界,到退休軍政界人士,共同為烏克蘭的自由和未來而戰。據人權組織宣布,是次獨立廣場運動為期93天,武力鎮壓示威造成至少125人死亡,1890多人受傷,還有65人失蹤。一場原本和平的『示威活動』,最終演變成震撼世界的流血收場,但烏克蘭人民用他們的血、汗、淚換得最終勝利,總統亞努科維奇於2014年2月尾下臺,別爾庫特特種部隊永久解散,烏克蘭新政府其後與歐盟簽署協議。
親俄與親歐
烏克蘭在1991年因為蘇聯解體,由俄羅斯獨立,成為民主法制國家。之後,在國內有親歐與親俄兩派。西半部接近歐洲(波蘭是鄰國),渴望加入歐盟的比例高,但是東半部靠近俄羅斯,則親俄的聲量較高。1991年獨立以來,來自俄羅斯的壓力從未減少。
2004年,親俄的烏克蘭總理維克多·亞努科維奇參加總統選舉,但因為舞弊的關係,被民眾抗議、靜坐、罷工。在這場政治事件,因為抗議者都綁著一條橘色絲帶,象徵非暴力的革命活動,於是稱為橙色(橘色)革命。
2013年革命
2010年,親俄的亞努科維奇捲土重來,順利獲選為總統。但是,在2013年,他故意違背超過半數比例人民的親歐意願,中止和歐洲聯盟簽署政治和自由貿易協議,使得支持歐盟的民眾,逐漸前往基輔獨立廣場,對政府抗議。
剛開始示威者還不算多,但是,當政府愈是強硬,無法認同的民眾變得更多。
支持參加歐盟,並且不認同親俄總統計畫簽署歐亞經濟共同體(成員國有白俄羅斯、俄羅斯、哈薩克)的民眾,一一來到獨立廣場、走上街頭,伸張民意。
這場民眾抗議活動,從2013年的11月底開始,進行90多天,直到2月22日之後,總統趁著黑夜、搭著直升機、逃往俄羅斯尋求庇護,才算漸漸落幕。
原本只在基輔市區的抗議活動,後來因為親俄政府的強硬態度,甚至拿著武器對著手無寸鐵的民眾射殺,使得民怨蔓延至全國。即便這是一個非常寒冷的冬天,甚至還下著雪,不過民眾仍舊守著獨立廣場,與軍方對峙。如此,就能理解為何會有「凜冬烈火」這樣的電影名稱。
影片中會看到,不同宗教與不同種族的人們,都來到街上、站到廣場上。無論是天主教、佛教、伊斯蘭教,此時沒有分別。大人小孩男性女性,包括退伍軍人都來幫忙訓練民兵。
從1991年到2022年,不過31年,烏克蘭已經經歷2004年, 2013年, 2022年三次的(俄式)侵略。
看完這個紀錄片內心無比的沉重,小編無法言語烏克蘭人所經歷的一切,每個人都渴望著和平、自由,
同時在渴望的對立面卻也是充滿著鮮血以及犧牲…..但願世界能夠和平。